非典策畫

國家人權博物館|「看見傷痕」文物徵集形象影片

「有沒有可能不只是修護文物?」

這是林煥盛修復師在第一眼看到人權文物時,所提出的疑問。

「人權文物所使用的材質、上面所留下的痕跡,其實也該被視作文物的一部份。它上面可能有受難者本身的使用痕跡,有家屬對受難者的追思痕跡。」以此為契機,團隊邀集了促轉會彭仁郁教授、中研院林傳凱老師及多位受難者前輩與家屬,展開了為期6個月的田野訪查與文物修護紀錄。

從未見過父親的小男孩,只能透過一張父親留下的手繪照片,感受這份本該日夜相伴的思念;遠赴台灣念書的留學生,在去圖書館念書的路上突然被帶走,再回首已耗去大半青春歲月;本該是最了解彼此的父女,卻在多年以後,才從父親留下的遺稿中,逐漸清晰了父親的另一個樣貌與輪廓。

在文物的修護與整理過程中,我們安排了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們與受難者前輩及家屬碰面,除了讓他們進一步了解文物如何被保護外,也期待透過各領域的交流,讓塵封的往事能夠逐漸清晰。我們企盼,在這個過程裡,修護的不僅是文物的傷痕。

很高興有這個機會,從文物修護的角度出發,結合歷史學、心理學的專業,從另外一個角度認識文物的保存與維護。

.委託單位|國家人權博物館

.顧問團隊|林煥盛、彭仁郁、林傳凱

.執行單位|非典策畫

.計畫主持人|李靖農

.影片企劃|李靖農、蔡昀馨

.影片剪輯、動畫製作|邱昱綺

.動態攝影|好隊影像有限公司

Exit mobile version